内容营销行业现状分析

时间:2016-08-06 12:59 来源:未知 作者:小编 浏览: 97

内容行业的两极化就像一个沙漏。小编认为整个行业两极化的形成,也是因为对抗风险的方式不同。

内容行业,真的是好无常啊~

对于怎么形容内容行业的火爆现状,小编我已经有点词穷了。对于这种跃进式的爆发,小编很腹黑的认为,在所有正经行当里,内容行业是最容易一夜走红的。比中彩票的几率大,比买股票的风险小,而且活生生的例子都在眼前,这种好事谁不干呢?

燃鹅,就是这种好事,想做好也并不容易。首先,这类内容的偶然性非常大,也就是说他们的走红之路无法被简单复制。学papi酱用变声软件和跟着砖家买股票一样,出发点是好的,就是结果都不怎么靠谱。其次,因为用户消费内容的时间和花费都是有限的,在如今内容爆发的环境下,竞争异常激烈。

内容行业的两极化就像一个沙漏。小编认为整个行业两极化的形成,也是因为对抗风险的方式不同。

沙漏一极的土豪公司,套路是明星阵容大制作,潜台词就是「我都把XXX请来了你还能不看么?」。

虽然这种方式多多少少能圈出一票粉,不过一旦遇到一些迷之怪坑,恐怕也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看综艺节目都得求种子是怎样一种体验?

而对于沙漏另一端的小公司、个人创作者来说,基本上是处于大浪淘沙的情景。papi酱用变声软件你们才说她是苏菲玛索,文艺摄影师艾克里里模仿小学生化妆你们才能关注,就连薛之谦都得先讲段子你们才能好好听人家唱歌。当然,除了极少量内容能够走到上游,绝大多数内容都无法成为头部内容。不过话说回来,其他内容创作者也可以潜心经营,通过精准流量过上小资生活。不过这是有前提的,就是你得真的明白如何做出相对成熟的内容,以及有合理的变现途径。

内容行业的现状分析

我觉得内容行业的两极化,它其实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沙漏。

首先一极是高举高打的状态。比如我们看到的网综,甚至现在很多大制作的网大(网络大电影)、网剧,请很多的明星,大制作,搭棚,用很专业的拍摄团队,然后去炒。而这种做法其实就跟之前电视台的做法有点像。

不管是网剧还是网大,和之前传统的节目相比,实际上就是一个传统媒体转移的过程,或者说是传统制作方式互联网+的一个过程。当然这样的状态是有很大的风险的,比如说你制作十档节目,有九档盈利了,其中一档亏了,那亏的钱把其他九档盈利的节目的盈利都抵掉了。这个是一端。

中间这一端,其实我们看到的是,差不多在去年,整个的互联网视频内容市场处于一个蛮荒生长的阶段。很多人拍网大,赚钱了,很多人去做视频端内容,赚钱了。但是到了今年,其实我们发现门槛越来越高了,很多大概几十万的中成本制作的网大,其实都已经赚不到钱了。很多新进入的PGC逐渐开始进入很挣扎的生存了,中间这一段目前的状态,是属于筛选的状态,从一开始的蛮荒生长到现在的筛选。

沙漏的另一端,一方面是很多的UGC,很多的网红的经纪公司也好,甚至一些MCN(MultiChannel Network),也包括我们。我们在批量生产PGC的过程当中,是有很多把它变成爆款的可能的,在这个过程中IP变现的能力也不断上升。

这两端其实是目前我认为的内容行业发展的趋势。而中间那端,专门去做PGC内容,去做一些策划,或者想抓住这个机会这样做的一些团队,他们本身的生存机会其实是蛮小的。一方面是从0到1的过程粉丝是需要很长期的积累的,另外一方面在短期之内也没有很强大的变现通道,所以两方面加在一起会让这个空间收缩的非常窄。而前端高举高打的模式,和另外一极,不管是我们的批量生产模式也好,还是社会上的很多的UGC的补充也好,其实才是我认为目前内容发展的一个趋势。

对于内容行业成本的思考

其实我们看到这些比较火的视频内容,它在几个方面是有很重的投入的。第一个投入是创意,是它的核心的内容的策划投入,这个是一点。第二个是它之后的宣发推广,就是运营成本,运营成本也是很大的。

这两部分我们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我们在合作过程当中,我们有自己的策划团队,这个策划团队和我们的合作方共同去策划内容,其实分担了一些完全要自己开的脑洞,所以在策划上能够保持一个相对低成本的状态。

第二点是在运营上,我们知道其实宣发推广的运营成本,比如要推荐位、做营销、去找KOL转发,这些运营成本是很多的。对于这个我们的做法是,在我们发现某一个视频内容具有很强的IP化的价值后,我们再投入重运营。之前肯定不是不运营,我们也会做一些关键词SEO,去做各个视频推广。但是一旦发现某一个有IP化的价值,我们会去重运营,因为运营成本其实是非常高的。比如说你要把这个节目推广到各个网站上,去要推荐的位置,去要banner的位置,或者你潜伏在各个论坛和贴吧里面,去向大家软性安利我们的节目,甚至是找朋友发个朋友圈,口碑营销等等,这个运营其实是一个非常重非常大的成本。

我们的做法把一大部分的运营成本和之前的策划成本进行了明显的优化。

在内容制作方面的三点原则

我理解的有几点。第一点是专业性。如果你要做一个美食类PGC,你必须懂美食,你必须懂这些东西怎么做出来的。如果你要做一个服装类PGC,你必须知道怎样穿搭,或者怎么样进行设计。你懂美妆、亲子、甚至是体育,其实都一样的,你需要有一个专业性和门槛在这里面,高于普通观众半级的这样一个状态。

第二个就是我一直在强调的持续性。持续性是你不是生产两三集就完事了,你生产两三集可能别人看过就看过了,或者是记住的是你的内容或者内容里面一个桥段,而忘记你的公司是什么。

没有很强的沉淀,大家就当乐子看过去,可能就那样了。但是如果你持续性地生产,就是我刚才说的批量化生产,并且在当中孵化优质IP的逻辑就能说通了。因为他是有这样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而这样一个过程通过我们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和运作,让它的成本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情况,所以这个逻辑其实是可以打通的。

我看到市场上内容的规律是什么呢?如果我持续生产二十集,在第十四五集的时候,那集突然间有一个热点,我突然间被哪个大V点个赞,那就火了。火完之后会有很多人看这个,观众就会根据这集内容去看之前几集内容,觉得也挺不错的。

这好比什么呢?你看到朋友圈在分享一篇公众号文章,这篇文章写得特别精彩,然后你可能真的会不自觉地去看文章的作者是谁。你点一下作者,订阅,再看他之前的消息。之前消息都没有这个消息写得好,但是同样你变成他的粉丝,之后他可能会写出更好的。其实对于很多内容制作上来说,他的逻辑也是遵从这样一个逻辑,之后好的内容肯定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做运营,这是毫无疑问的。

第三个我觉得可能就是趣味性。你要跟观众有些互动,你的表现能力要很强。你可能是个网红,你不是很僵硬的在那个地方说。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传统的媒体人,或者传统企业,想做一些视频的东西,拍出来发现最后不是那样的。可能展现得比较僵硬,或者你拍出来的东西有点尴尬,说白了本质就是趣味性不够。而趣味性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内容上的专业性,不是内容领域的专业性了,而是内容本身制作上的专业性。所以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有自己的策划团队、拍摄团队、有后期剪辑、调色这样一个团队,因为我要保证制作的专业性。因为一个好的内容从文字端或者从图文端转到视频端,它不是无缝连接的,它中间其实需要非常强大的策划思维。

我就拿我们大球小珠举例子,大球小珠目前已经是全网体育类自媒体的第一名了。其实在我们制作的过程当中,一直在强调做内容一定要有舍有得,你要清楚自己做的内容主题是什么,这个主题的核心是什么,核心之外其实要放弃掉大量的很好的想法或者创意。比如就说我们做足球,可能一共有十个视频片段都觉得非常有意思,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十个都用,我们只能选其中一个最好的,然后把剩下的都不要,都丢掉。

因为对于一个短视频节目来说,可能观众的观看时间就五六分钟,那就把最精彩的给大家看就行了。然后你做的时候直奔主题,电视台可能大家一开始还有一个预热环节,还有一个介绍环节等等,但是对于我们这种短视频或者情景剧来说,一开始我们就直接开门见山,我今天要做什么,今天要讲什么,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什么,今天的内容里面可能有哪些点会比较有趣,你是不是感同身受。其实这个是在内容制作中很多人忽视的,从PGC来讲,一方面是受很多传统思维影响,他会觉得这个东西还是应该一板一眼的去做,但其实它的内容时长决定了方式的变化。

如何制定内容变现的策略

在PGC这个圈子里面我们是做什么的?

这个逻辑我们是这么看的。刚才我们讲的其实是个人内容的逻辑,其实在短视频或者移动视频的市场上,企业端也是个非常大的需求点。就像公众号,有个人开的公众号,也有企业的公众号。微博也是一样,个人和企业的微博。其实在视频端也是一样,企业需要更多的内容去提供给大家。

我们在这个环节当中发现的痛点,其实就是企业端的内容需求,企业需要更好的内容去沉淀自己的用户群体,去优化自己的产品,这个产品可能是商品,也有可能是服务,我们做的就是通过和企业一起合作去生产这样的内容,通过内容营销的方式,吸引更多群体沉淀在内容平台上。

我们具体做法就是跟企业一起打造,定制短的情景剧或者是视频节目。其实不管是节目也好,还是情景剧也好,它的剧情、内容走向是跟企业端所在的领域是一个弱关联,但是这个弱关联其实中间能够结合的点是很多的。

我们就做一个对比吧。假如你是一个卖理财产品的,你传统的做法可能是什么?是请一个明星来代言,之后我们拍摄一个广告,拍完这个广告去投到央视或者各大卫视里面,投完之后我可能在公交车站、地铁站里面,再出一些大的banner,观众知道你是一个理财产品,我可能记得你是做理财产品的。

现在新的模式是什么样的呢?可能是你看到一个有趣的内容,你看到的可能是一个情景剧,这个剧讲的是小明在都市里面打拼的过程,你发现他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很多的经历你感同身受。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可能讲了他在处理他理财的问题上遭遇的一些陷阱啊,或者遇到的哪些困难。这个东西其实它背后是企业,企业可能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这是它产品的一大特点。如果你是一个观众,你发现你也有这样一个痛点之后,OK,就不自觉地找到这个产品。

包括之前的海尔兄弟也好,大黄蜂也好,它是形成了一个人格化的IP的过程。我们这可能是另外一种,就是我这个企业需不需要设计一个人格化的形象,或者设计一个企业的吉祥物?还是CEO本身就是一个网红?

比如我们合作做一个理财类的脱口秀,或者我们做一个SaaS节目的CEO的脱口秀,公司通过脱口秀传达出来一个价值观念,其实本身也是跟这个品牌有关的。我们现在是新媒体时代,我们大家也愿意去网上看这种视频。如果我真的对理财感兴趣的话,我去搜理财,如果我对销售感兴趣我去搜销售,发现真的有这样一个脱口秀,那我就看了,看完之后我可能就不自觉地联系到,或者看到它背后的这样一个产品。这个过程其实跟你在搜索引擎上做搜索,它的转化率可能相对比较高,本质上是一个道理,就是你看了这个内容本质上就是感兴趣。

而我们以后做的不管是母婴类也好,教育类也好,或者古玩文玩类也好,甚至海钓等等不同的垂直领域,其实都有一个具体的内容市场的。而这个内容市场是目前很多视频机构或者创业机构可能还没有接触到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使用这样一个批量化工业化生产的流程,因为能够保证所有这些内容有一定质量保证,同时它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不管是直接效益还是品牌口碑。

觉得本文有用?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