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自媒体?

时间:2016-02-03 12:08 来源:未知 作者:小编 浏览: 126

  从没有淡出人类视线的自媒体

  人们发明斧子的时候,是要用它提高砍树劈柴的效率;人们发明轮子,是要用它提高在陆地上活动的效率;人们发明电话,是为了提高联系的效率;同样,人们发明互联网,是要用它提高搜寻信息的效率;但是,发明斧子人的初衷并没有想拿它去杀人,发明轮子的人也没有想去制造战车,而发明互联网的人,更没有去想过利用它进行诈骗。

  这些工具的发明,都是对自己四肢功能的延伸,更是对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的强化或弱化,但这些工具被发明出来后,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它未来会被用来干什么,对于创造者而言,他们并不是邪恶的始作俑者。

  推之,基于各个传播平台的自媒体,他们被“发明”出来,最初也是作为工具:观看《财经郎眼》,是为了了解经济实事;阅读《毒舌电影》,是为了查询最近电影的动态;关注《李叫兽》,是为了提高营销学的素养;他们同样改善了我们接触世界的效率,但这次与以往不同的在于,场景这个维度被整合了进来。我们平时可能会忘记他们,但具体在某个场景中,他们就会突然在脑海中冒出来,提醒大家最近是不是应该看部电影了,是不是该看看新闻了。同时,就像斧子本身的发明并不是用来杀人的一样,渠道的扁平化,也没能阻止各种流言在自媒体间的传播。

  九十年代末,我和小伙伴去别的村玩,惹祸了,被大人询问姓名,我说出自己的名字,他接着说,那你爷爷叫什么,当我讲出名字的时候,他会意味深长的,将我父母,以及叔叔姑姑的姓名都报出来,还热情地讲起他们小时候和父辈们一起打闹的场景,因为这种联系,坏事却变成了好事。这种认同感对幼年的我来讲,确实免除了很多麻烦,陌生环境带来的危机感,也因为这种身份认同而逐渐消失了。认同感,就是最早的个人品牌了,他们依靠村与村之间的基础设施,公路,小道田间的联系通信建立起来身份认同,又通过人们茶前饭后的话题进行了二次传播。

  再后来,初高中的时候,火了一个全国性明星:赵本山。每个春晚,爷爷奶奶总是盼着赵本山的小品,总会被他逗乐,而他的小品也会被挂上春晚的符号,爷爷曾说过,看春晚如果没有赵本山的小品,感觉没有“年味”了,赵本山属于他们时代的人格标记,他身上附有太多六七十年代前辈们的回忆,具有产品的属性;同时,将这种回忆用诙谐的手段表现出来,借助电视,嵌入春晚这个场景中,这种品牌的传播,却不再局限于田间地头,也通过广播,电视等渠道传播,形成影响力。就像我们砍柴的时候会想到斧子,出行的时候会想到汽车那样,春晚和赵本山的小品联系到了一起,但这个时候,场景的概念性和应用性并没有完全被发挥出来。

  今天,有了我们了解的罗永浩,雕爷,罗振宇,等一批以匠人精神为核心理念的强魅力人格体,他们或精钻于产品,或苦心于自身人格的建设,以小步快跑的速度,形成了独立的,有绝对垄断性质的魅力人格体,在我们希望这个世界好一点点的情怀需求下,锤子手机诞生了;早晨起床马桶上的一分钟,罗辑思维诞生了;轻奢侈的小资产阶级消费场所,雕爷牛腩开店了。与此同时,他们捕获了一批本来就被雪藏的而借助他们价值观发言的朋友们,以及认可这类产品的用户们;他们使用的传播渠道,不再局限于通过以往的电视,广播来传播,微信公众号,天涯,优酷,个人电台等渠道也在被深度挖掘。

  时代在变,不变的还是人,而赋予人身上的品牌属性和传播属性也是不变的,却会因为各个时代渠道的不同选择了不同的方向。

  互联网的时代,知识将得到尊重,以内容为载体的平台,会使得传播成本的阻力以非常快的锐减速度达到最小,通过互联网,我们选择的权力也变得越来越多,同时,我们面对的选项也会变得更复杂化;差异化的个人品牌的建设道路将因微信,优酷,喜马拉雅等平台的发展变得更加方便平坦。

  由公路、铁路搭建起来的社会结构,配合交通工具的发达使用,解决了陆路运输的效率,所以,在这个村的人才有可能被其他村的人作为话题谈论。当信息技术被推广后,催生了电视和广播电台的发展,各种电视购物以及节目开始蹿红,由于信息极度丰富而渠道单一,相当数量的个人魅力体被无意歧视,所以只火了一位赵本山,而不是陈本山或李本山。当互联网开始普及的时候,将整个渠道成本压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路径扁平化,每个人面临的渠道成本,会因为平台流量的崛起而更加微小,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特定的标识,成为一个结点,聚集一批认可自己的朋友,更找到了精确的用户。

  圈层化的趋势,并不是互联网的到来产生的,而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本变得相当低廉,使得趣味相同的群体之前相互吸引的概率变大而呈现出的一种自然状态,只要有互联网或者其他的“X网”这种工具在,那这种圈层化的趋势将会继续进行下去;基于社交以及基础建构的新能源汽车,以环境与人之间关系作为连接体的3D打印,以及能够满足人类原始欲望的全息投影技术,都具有将连接成本降低的属性。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使得每个人的南北极磁性增强,圈层化现象会更加明显。

  奥巴马出访日本,安倍带他去吃在日本有“寿司之神”称谓的匠人寿司,也是一家存在了300多年的老字号店铺,社会使产品本身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在日本,这种匠人的存在变得合情合理。

  在我国,如果早期社会的主流文化也认可这种匠人,那精神传承会带来递增的边际收益;然而,互联网带来的圈层化现象,将匠人精神呈现在更大的平台上,如此规模的认可会作为一种被社会发展掩盖的边缘化的意识形态再次呈现在我们面前。从而代偿那些本来就要带坏孩子们却依旧存在的关系型社会意识

  出来的久了,不能忘了回家的路。企业转型难的杂症激升,并催生了一大批企业转型大课讲师,给那些迷途的,更是那些焦灼的企业家,把当年人人相传的“为什么方圆几里地内就赵家村门口卖的豆腐好吃”如此简单的边缘化意识,混和了本来是用来改变时代的概念词汇,加热,熬几碗热腾腾的鸡汤,当场灌下,看到课程的费用,猜猜,味道应该相当不错。

  为什么像罗振宇这种传统的媒体人出来做自媒体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呢?如果把自媒体比作一只船,那他们凭借多年来堆砌的专业直觉,就已经上了这条船,现在需要用的,就是船桨,互联网了;这些基于强大资源的垂直化平台,会因为资本的推动而走向联姻,产业链的商业模式即将展开,但背后也匿着资本,需不断耗资砸出市场地位;财经类,军事类,星座类等自媒体以后必然出现自媒体龙头,并伴随着团队及资本的不断付出而抢占市场,所以,个人自媒体的机会不在这里。

  胡辛束,和菜头,咪蒙,路边社已经扎出来的刺,定位于个人或团队兴趣,社会热点及人生体验为话题的自媒体,在没有选择和即将出现的垂直类龙头自媒体抢占高地的道路上,收获了圈层的朋友及粉丝,守着自己的一方净土,收获了朋友和粉丝;同时,携带着媒体人对这个社会敏锐的观察视角,及一个正常人的责任,以自己的视角解读各种热点事件,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不同味道的社会体验。

  做自媒体不难,就像做个正常人一样,这么简单!

觉得本文有用?

精彩评论